学术讲座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首页栏目» 学术讲座

学术讲座

北京语言大学博导方铭教授应邀来我校人文学院讲学





  应我校人文学院、湖南省省级重点学科“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中国古代文学学科”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”的邀请,2013年6月14日晚,中国屈原学会代会长、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、博士生导师方铭教授莅临我校人文学院讲学,在十教426大会议室举行了题为《清华大学战国楚简〈保训〉与周代德治文化的渊源》的学术讲座。这是我校人文学院主办的“人文大家讲坛”系列学术报告第五十八讲,讲座由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、我校人文学院吴广平教授主持,学院部分教师、研究生、本科生及文史爱好者数十人聆听了讲座。

 

  方教授首先对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(又称清华简)的收藏过程、重要性以及学术争议进行了简要说明。其次,方教授重点阐述了清华简中《保训》篇的内容及价值。他说《保训》是周文王告诫周武王姬发的政治遗嘱,其基本思想一是要姬发学习虞舜,身体力行,率先垂范;二是要学习舜和商汤五世祖上甲微的谨慎不懈。竹简所传达的思想,乃是周代德治文化的鲜明体现,也在儒家著作中有深刻的引申。方教授大量引经据典,认为周代德治思想主要体现在统治阶层“帅以正”、“先之劳之”,即“正自身”这个中心。而这在当代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
 

  在谈及周代德治文化的渊源时,方教授以丰富的史料证明了先周文明萌芽于“五帝”的尧、舜时期,在西北戎狄地区形成、发展。经后稷、不窋一脉,上承“五帝”,“损益”夏、商,开辟了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新文明。

 

  此后,方教授进一步分析了“帝道”、“王道”、“霸道”所体现的政治文化的变迁,认为周代德治文化虽属于孔子思想中的“小康”之世“天下为家”的文明,不同于“五帝”时期的“大同”之世的“天下为公”的文明,但是它能在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下,将“正自身”的德治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,成就了历史上最长的朝代,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。

  

 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,学生踊跃发言提问,请教方教授如何对待历史文献中的出入和疑点,以及周代的德政是如何驾驭人性的,方教授都热情地一一做了精辟深刻的回答。

 

  历时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后,吴广平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。吴教授对方教授百忙中来我校讲学与指导工作表示衷心感谢,对方教授的学术研究与学术讲座作了高度评价,认为方教授以清华简《保训》为切入点,追根溯源,旁征博引,深入剖析了周代德治文化的基本精神,是一场生动、精彩、丰厚的知识盛宴,让人受益匪浅。

 

  新闻链接

  方铭,男,生于1964年,北京语言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屈原学会代会长兼秘书长,法人代表,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,《中国楚辞学》主编。主要著作有《战国文学史》、《期待与坠落:秦汉文人心态史》、《经典与传统:先秦两汉诗赋考论》、《战国诸子概论》、《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》)、《秦汉吏治监察举劾知见录》等,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简帛文献与先秦文学以及中国楚辞学。